中电联发布《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

2021-04-07

中电联发布《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

5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电气化发展进程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社会宣传和展示中国电气化发展情况,研究构建了反映电气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电气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中长期电气化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发展在清洁能源发电、输配电、电力安全供应、电力新业态、电能替代、节能节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用电营商环境、电力普遍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低碳电力等主要领域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46.4%,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5%,多项电气化发展主要指标稳步提升,中国电气化进程步入新的阶段并快速向前推进。以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为内涵的电气化发展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报告》认为,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中级阶段,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进程均已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预计到2035年,我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8%,人均生活用电量提高到1900千瓦时/人。届时,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将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特别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提出,将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凝聚社会关于电气化发展的共识,明确电气化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与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通过引导各类清洁发电能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智慧化水平,加大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力度,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电气化发展新动能,缩小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电气化水平差距,到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1.6万亿-12.1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6.9万亿-7.4万亿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累计下降38%。全国电气化发展更趋平衡、更加充分,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电气化进程将更加有力地促进能源电力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前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是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着力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是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在能源变革大趋势下,能源生产与消费呈现出清晰的电气化趋势,推动电气化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是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以电气化发展进程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社会宣传和展示我国电气化发展情况的专题报告。报告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以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全文,阐述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内涵与特征,开展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国际对比,评价主要国家电气化进程,重点反映“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进程步入新阶段后,在清洁能源发电、输配电、电力安全供应、电力新业态、电能替代、节能节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用电营商环境、电力普遍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低碳电力等电气化主要领域的发展情况,分析电气化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中长期电气化发展目标与行动展望,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关于电气化发展的共识,同时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为全面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内涵与特征

新时期电气化发展是传统电气化转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与升级。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广泛使用电力的基础上,通过电力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更多清洁能源通过转化为电力得以大规模利用,清洁低碳电力以智能电网为载体、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和使用;利用电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升级,进一步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实行多种节能节电措施,引导全社会高效、节约用电;通过提升电力安全供应能力、开展电力普遍服务与现代电力营销服务、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形成激发生产、惠及民生的可靠电力供应;以电力为核心,融合多种能源协同高效运行。通过在电力供应侧、电力消费侧与可持续发展层面协同推进电气化进程,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内涵架构图

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呈现出“清洁能源电力化、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系统智慧化、多种能源融合化、电力服务普适化、电力供应低碳化”六个方面的新特征。

二、中国电气化进程评价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研究提出新时期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5项评价指标。其中,选取了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平均供电可靠率、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6项指标作为量化反映电气化发展进程的典型特征评价指标。

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说明:评价指标中红色指标为电气化典型特征评价指标。

在此基础上,将电气化进程划分为电气化前期、电气化中期初级、电气化中期中级、电气化中期高级和电气化后期5个阶段。基于电气化进程阶段划分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电气化进程指数,量化反映不同国家的电气化进程。

“十二五”以来,我国电气化进程步入新的阶段并持续快速向前推进。目前,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中级阶段。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进程衍变

同时,选取中国、美国、德国、日本4个国家构成电气化进程对比样本,研究结果显示,4个国家的电气化进程都在朝向更高层级推进;美国、德国、日本2016年均已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中国电气化进程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从主要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基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区间;销售电价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用电量4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单位GDP电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倍,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014~2016年中美德日4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对比

2015~2017年中美德日4国销售电价对比

2014~2016年中美德日4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对比

2013~2015年中美德日4国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

2014~2016年中美德日4国单位GDP电耗对比

2014~2016年中美德日4国人均生活用电量对比

全国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的电气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华东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发电用能占比更高,东南沿海地区的终端用能与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显著高于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

2015~2017年全国及分区域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015~2017年全国及分区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2016~2018年全国及分区域人均生活用电量

三、中国电气化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发展在电力供应侧与电力消费侧成效显著,在推动电气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电气化发展主要指标趋势向好,电气化进程持续推进。

(一)电力供应侧

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稳中有升,电力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7.33万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6.3%。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源、电网发展规模世界领先,电力供应的综合成本逐步降低。

“十二五”以来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突出亮点

1.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稳步提升

电源发展步入提质增效期,发展动力由传统煤电引领增长向清洁能源成为主体增量转变,先进绿色发电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3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2.6万亿千瓦时。在各类清洁能源中,水电发展以重要流域龙头电站为引领,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水电装机超过3.5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跨越式发展,海上风电步入大容量机型国产化时代,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超过2.1亿、2.0亿千瓦,风光水电利用率稳步提升。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进入应用推广期,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一批核电自主化示范工程正有序建设,全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4874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蓄力发展,全国气电装机容量9022万千瓦。

“十二五”以来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及占比

“十二五”以来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及占比

2.电网智能化实践取得积极进展

智能电网在我国10余年来的发展,促进了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终端用电更加智慧高效。以建设智能电网为引领,输电网与配电网协同发展。输电网规模持续增加,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跨区输电能力约1.5亿千瓦。配电网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配电自动化水平与供电可靠性,全国多座主要城市的配网自动化线路覆盖率达到100%,绝大多数省份智能电表覆盖率99%以上,供电系统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稳步下降。在绿色电力调度、柔性交直流配电网、智能用电等关键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并推广应用。电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促进智慧能源系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十二五”以来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和变压器容量

(二)电力消费侧

终端用能电气化态势清晰显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6.2%,用电量增速快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产业用电结构更趋均衡,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占比不断提升;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与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电气化发展带动下,全行业用电占用能比重稳步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突出亮点

1.电能替代与节能节电同步实施

我国持续推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带动终端用能结构不断优化。作为反映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重要特征性指标,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018年达到25.5%,较2010年提高了约4.2个百分点。全行业及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电能替代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带动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建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完成替代电量呈现逐年升高态势。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坚持高效节约用能理念和政策指导下,全国广泛开展节能节电技术推广应用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推动能效稳步提高。2010~201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电耗分别累计下降29.9%和8.8%。2018年电网企业通过实施输变电系统节电与推动社会各领域企业节电等措施,合计完成节约电量166亿千瓦时,节约电力435万千瓦。

2016~2018年全国替代电量及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

2.终端用户电力获得感不断增强

电力企业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持续提升用户用电获得感,带动现代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升级。目前,我国电力营销以95598为综合业务统一服务平台,具体形式从传统的抄表服务、用电检查、业扩报装、故障抢修、装接校表等现场服务、电话服务与大用户服务逐步扩展到涵盖智能互动式服务厅、“互联网+”业务受理等多种现代电力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着力为用户提供智慧能效诊断分析与节能降耗策略等多种综合能源利用与能效提升服务。通过持续实施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实现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2017年的第98位大幅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

(三)可持续发展层面

作为支撑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电力普遍服务着力实现电力“人人享有”,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配置电力资源,低碳电力发展为护美绿水青山作出积极贡献。

突出亮点

1.电力普遍服务分阶段扎实推进

电力行业认真履行民生保障的社会责任,肩负起保底供电的行业担当。自1992年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以来,电力企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广大偏远落后地区居民提供电力保障。2005年以来,积极抓好消除无电户工作,2015年圆满完成我国“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任务。2016年开始大力实施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促进城乡用电普遍服务均等化,拉动人均生活用电量稳步上升。截至2017年底,国家累计安排投资计划1.1万亿元,为78533个小城镇中心村实施电网升级,为33082个贫困自然村通上动力电。2019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732千瓦时/人,与2005年电力普遍服务步入消除无电户阶段初期相比,提高了514千瓦时/人。

“十二五”以来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

2.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措施逐步落实,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持续扩大,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清洁能源利用等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逐步还原电力商品属性,2018年完成首个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平均输配电价较“购售价差”模式有所降低,促进电网企业改进管理、降本增效。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数量进一步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快速增长。自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基本完成组建以来,通过市场化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以来,全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年均增速超过10%。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稳步下降,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4~2018年全国电网企业平均销售电价(含税,不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历年《全国电力价格情况监管通报》

3.低碳电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电力行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发电量、多措并举降低供电煤耗,有效缓解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压力,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同时,火电领域对降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出了卓越贡献。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煤电节能改造超过6亿千瓦,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降至306.9克/千瓦时。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8年,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8亿吨。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44%,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54%。

2005年以来全国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四、中国电气化发展目标

结合电气化在电力供应侧、电力消费侧与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发展趋势,对应基准情景与电气化加速情景下,预测2020年和2035年我国电气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基准情景下,预计2020年和2035年,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47.4%和5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7.5%和36%;电气化加速情景下,预计2035年,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8%。从电气化进程评价典型特征指标预测结果可以反映出:2035年我国电气化进程总体有望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

2020年和2035年我国电气化发展主要目标预测

五、行动展望

将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明确电气化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与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电气化进程,持续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类清洁发电能源协调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综合电源基地开发,加快安全高效核电建设,稳步发展天然气发电。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清洁电源,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升电力系统智慧化水平。推动电力系统新格局下的技术与管理变革。开展智能电厂应用功能升级,加强智能电网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施智能用电技术创新,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大电能替代实施力度。科学制定电能替代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电能替代产业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引导用户选择电能替代设备,持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建立以电价附加方式为资金来源的电力普遍服务基金。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加快容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模式与交易品种。激发电气化发展新动能。以提高能效为导向,优化完善“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商业运营模式,明确实施路径,引导电力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15
分享